克林頓給人們的健康警示
心臟搭橋6年又放支架 克林頓給我們的健康警示
2010年2月11日,64歲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心臟不適住進醫院,並於當日做了心臟介入手術:醫生在克林頓的冠狀動脈放了兩個支架,保證了動脈血管的通暢,以治療心臟缺血導致的心肌梗死。
克林頓的心臟有問題並不是新聞,早在2004年,他就因心肌梗死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讓人沒想到的是,時隔6年,克林頓的心臟再次罷工。其實,6年前克林頓接受搭橋手術時,就有醫生大膽預言,克林頓的冠狀動脈還將面臨狹窄並再次接受治療的風險。美國醫生之所以做出如此大膽的預言,一方面緣于科學,另一方面緣于很多冠心病危險因素都能在克林頓身上找到。
做完心臟搭橋又放支架的克林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健康警示呢?《大河健康報》記者採訪了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六病區主任醫師閆繼峰博士和心血管外科四病區梁志強主任醫師。
克林頓的生活方式容易與冠心病結緣
兩位專家稱,引起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原因很多,克林頓的「心病」與很多因素有關係,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還包括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們相互作用,導致了克林頓不得不做心臟手術。
喜歡吃超厚牛排,克林頓過了嘴癮得了「心病」
克林頓承認自己是「天吃星」,在飲食方面一直不太注意。他的飲食習慣非常糟糕,與事業形成鮮明對比,一向酷愛高熱量的食物,對「快餐」有狂熱的慾望。早在2004年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前,在談到自己的心臟問題時,克林頓就説:「一部分原因是遺傳,或許還因為我在那些年裏太不在乎吃什麼。」
克林頓的不健康飲食習慣曾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在一次社會活動中,他與媒體記者一塊兒到麥當勞,他點了漢堡、薯條、牛排,而且吃牛排必須要超厚的,像成人的拳頭那麼大。有記者曾這樣描述克林頓吃東西:他吃東西的速度很驚人,兩口就吃掉一個蘋果。
偶爾吃一頓「快餐」,對健康的影響並不大,但像克林頓那樣鍾情「快餐」,對健康肯定是有害的。「快餐」具有三高(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三低(低礦物質、低維生素和低纖維)的特點。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絕大部分「快餐」四成以上的熱量來自脂肪,長期吃容易使人患肥胖症,事實證明,克林頓的體重是超標的。
由於快餐中鹽含量過高,又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經常吃這類食品很容易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快餐中的油含量很高,對動脈血管內壁損害更大,其損害程度超過飽和脂肪酸。過多地進食高熱量的「快餐」,可引起膽固醇升高、心血管狹窄,導致心臟病發作。
克林頓也説,要是早點告別高熱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情況不會這麼糟。雖然在醫生的建議下努力運動,體重稍有減輕,但是他的血脂一直超標。
如果您有喜歡吃快餐,特別是漢堡、牛排、薯條的習慣,就想盡一切辦法克制吧,偶爾吃一次無所謂,但別像克林頓那樣鍾情,否則也會像他那樣過了嘴癮得了「心病」。
脾氣躁、易發怒克林頓的性格傷害了他
在公眾面前,克林頓總是面帶燦爛笑容,但是,克林頓的前高級助理、好朋友迪克•莫裏斯卻曝出內幕:看似外表隨和的克林頓,其實脾氣異常暴躁,有時竟達到失控的地步。
迪克•莫裏斯就曾當過克林頓的「出氣筒」,克林頓因為某件事情向他大發雷霆,情緒完全失控。克林頓一把揪住他的衣領將他掀翻在地,然後一隻膝蓋死死地頂在他的身上。在克林頓身邊工作的人用喜怒無常來評價克林頓的性格,甚至有些工作人員認為克林頓得了精神疾病。
人發脾氣時,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心跳速度加快,心臟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發脾氣的人是冠心病患者,平時沒有症狀,此時就會因為缺氧而出現頭暈、心慌,甚至引發心肌梗死。另外,人在激動時,冠狀動脈內壁的壓力增高,較高的壓力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血管內壁一旦破潰,就會使冠狀動脈的管腔變窄或完全堵塞。
據説2004年,克林頓第一次心臟病發作的誘因,就是他和希拉裏大吵一架,之後克林頓就心臟病發作、住院、手術。顯然,惡劣情緒與心臟病發作有明顯的「因果關係」。
工作狂人莫拿健康當本錢
用工作狂人形容克林頓並不過分,即使離開美國總統的位置,他依然閒不下來。離任後的他旋風般地四處演講、成立克林頓基金、協助妻子希拉裏競選總統,直到擔任聯合國海地特使參與海地地震救災,無論病前還是手術後,他幾乎沒有一天消停過。
2004年,搭橋手術後的克林頓第三天就出院了,依然熬夜工作,生活如同30歲時一樣忙碌。在他為妻子助選美國總統時,有人形容他就像一台沒有開關的機器,幾乎一天24小時都是「開著」的。2010年2月11日心臟病再次發作時,醫生就懷疑他的心臟病與他參與海地救災過於勞累有關。然而,在做完支架手術後的第二天,他就辦理了出院手續,並開始計劃赴海地繼續他的救災工作。在我國,搭橋手術後至少要住院10天,放支架手術後至少也要住院5天。現實生活中,克林頓式的工作狂並不少見。這裡套用鐘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勸勸工作狂們:輕傷要下火線,莫拿健康當本錢。
手術治療冠心病不是一勞永逸
6年內做了兩次心臟手術,先是搭橋,後是放支架。克林頓的遭遇告訴人們,心臟手術不是一勞永逸的,這對於認為「只要做了心臟手術,心臟就相當於上了保險」的人們來説無疑是當頭棒喝。
很多病人放完心臟支架後,多年的症狀一下子沒有了,就以為冠心病全好了,其實不然,如果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改變,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還存在,搭橋、支架術後還有可能出現狹窄,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如果症狀比較重,還要進行手術,甚至有些患者會因為心肌梗死急性發作丟掉性命。
梁志強和閆繼峰兩位專家説,搭橋和放支架後,有些人放棄口服藥物治療,這樣是很危險的。搭橋後,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甚至終身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阿司匹林,一天服用一次,一次100mg,同時服用他汀類降脂藥。對於支架治療後,除了服用阿司匹林和降脂藥外,還要加服另一種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波立維,波立維至少要與阿司匹林一起服用1年以上,有條件者可延長到2年,而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最好終身服用。
患者痊癒出院後,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時間(3個月或半年),按時到醫院進行復查。病人出院後,要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將自己每日的病情變化記錄下來,有助於醫生了解術後恢復狀況。如果術後病人出現了胸口疼痛或胸悶氣短等不良症狀,應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繫。
手術或口服藥只治標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才治本
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經常説,手術、口服藥物等花錢的治療方式只治標,不花錢的方法才治本。胡大一教授所説的不花錢的方法,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這一極為重要的健康法則,卻被人們遺忘在角落裏。
什麼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胡大一教授總結了三句話:吃飯控制八成飽,動腿要勤把步跑,睡眠充足熬夜少。
先説吃飯控制八成飽,「飽」的概念本身有一定的彈性,所謂的「八分飽」不好量化,貴在大腦中有「控制」和「八成飽」的弦兒,不能學克林頓那樣胡吃海喝。對於冠心病多發的老年群體來説,尤其是晚餐,不要吃太飽是很必要的,因為晚上吃得過多,運動又少,血液過多地集中在消化系統,心臟更容易缺血。
再説動腿要勤把步跑。關於運動,胡大一教授最有發言權,他身上戴著一個計步器,每天走不夠1萬步不上床睡覺。1萬步相當於6公里的距離,當然,並不是説每個人都要走夠1萬步,走8000步也行,但最好一次走完,如果不行,分2~3次也可以。快走和慢跑都可以,不宜過度追求快,運動的目的在於使心跳速度略快於人靜止時,以達到鍛鍊心臟的目的。
運動需要遵循「貴在堅持」這一原則,堅持一兩個月,不會起到明顯效果。需要提醒的是,老年患者應多選擇在傍晚時間散步,因為高血壓患者常有晨間血壓波動,早晨4~6時是高危時段。除此之外,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説,淩晨到上午10時也是高危時段,應儘量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
最後説説睡眠充足熬夜少。高血壓是引起冠心病的常見原因,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説很忌諱熬夜。睡眠不好會直接影響血壓的控制,造成血壓波動不穩,不穩的血壓又會對冠狀動脈的內壁造成衝擊,導致血管內壁受損,出現冠狀動脈斑塊,造成狹窄。
人的生物鐘是這樣的,血壓呈現白天高、夜間低的「勺形」規律,如果晚上睡眠不好,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血壓就會上升,一旦「勺形」規律被打破,血壓該低的時候沒有低,冠狀動脈內壁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就會受到損傷。所以,克林頓式的熬夜是心臟的大敵,晚上9時半上床,10時進入夢鄉對身體最好。
在了解完心臟搭橋手術之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即使是貴為美國總統,通過先進的心臟手術,也難以恢復他的健康,唯有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維護血管的健康,才是正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