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健康的定義

對很多人來說,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48),「健康不僅爲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1] 

由此可見,健康是指身體(生理) [2]、精神(心理)[3] 及社會(社交) [4] 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1] 本定義的文獻資料出處爲:1946 年 6 月 19 日至 7 月 22 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61 個國家代表於 1946 年 7 月 22 日簽署(《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記錄》第 2 號第 100 頁)並於 1948 年 4 月 7 日生效的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的序言。自1948年以來,該定義未經修訂。

英文原文:“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2] 身體(生理)健康是指身體各器官和系統都能夠正常運作。

[3] 精神(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對其社區作出貢獻;而不僅是沒有精神障礙。

[4] 社會(社交)健康是指人能夠與他人和諧共處,並與社會制度和道德觀念相融合。

References

1. Answers.com.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Health. Retrieved 2009-06-17

http://www.answers.com/topic/social-health

2. Russell, R. D. (1973). Social Health: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is Dimension of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16, 74-82.

3. 世界衛生組織(1948):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Retrieved 2006-12-23 from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zh/index.html.

4. 世界衛生組織:甚麼是精神衛生?Retrieved 2009-06-17 from http://www.who.int/features/qa/62/zh/index.html.

問:什麼是精神衛生?
2007年9月3日

答:精神衛生不僅僅是無精神障礙。其定義指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成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貢獻。

5. 課程發展處體育組(2008):高中體育選修科--學與教材料第四部分:維持健康與活動表現的體適能和營養試用稿。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

最近更新日期(Last Updated):2009-06-17

http://www.hksports.net/hkpe/health_fitness/health_definition.htm


世衛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什麼?
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係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本定義的文獻資料出處為: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通過、61個國家代表於1946年7月22日簽署(《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記錄》第2號第100頁)並於1948年4月7日生效的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的序言。

The bibliographic citation for this definition is: Preamble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New York, 19 June - 22 July 1946; signed on 22 July 1946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61 States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o. 2, p. 100) and entered into force on 7 April 1948.

自1948年以來,該定義未經修訂。

The definition has not been amended since 1948.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

蔡悅琪 什麼是健康?

有關健康的說法很多,可謂眾說紛紜。

(一)   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定義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 1948)憲章中所説的:

『健康是身體的、心理的及社會的達到完全安適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而以已。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由此可見,健康幾乎是人生的完美境界。

(二)   Ewles & Simnett (1985)曾從不同層面的概念來探討健康,嘗試提出健康的整體概念 (A holistic concept of health),可以看成是WHO健康定義的具體描述。

1. 身體的健康 (Physical health):意指身體方面的功能健康

2. 心理的健康 (Mental health):意指有能力做清楚且有條理的思考

3. 情緒的健康 (Emotional health):意指有能力認知情緒,並能表達自己的情緒。亦指處理壓力、沮喪及焦慮等。

4. 社會的健康 (Social health):意指有能力創造與維持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5. 精神的健康 (Spiritual health):泛指個人的行為信條或原則,及獲得內心的平靜。對某些人而言,指宗教信念及行為。

6. 社團或團體的健康 (Societal health):意指健康的生活圈,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接近社區健康概念。

由此可見,健康是動態的、積極的,是正向健康,是自己的責任,是有價值的 (是達成人生目標之一)。

(三)   美國健康教育體育休閒舞蹈學會根據適能(fitness)的觀點對健康提出了完整的概念,認為健康是由五個成分的安適(well-being)所構成:

1. 身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包括瞭解身體發展、身體照顧、發展正向的身體活動態度能力。

2. 情緒適能 (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緒穩定、成功的調適能力,保持自律與自制。

3. 社會適能 (social fitness):包括關心配偶、家人、鄰居、同事和朋友,積極地與他人互動和發展友誼。

4. 精神適能 (spiritual fitness):包括尋找個人生命的意義,設定人生的目標,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5. 文化適能 (cultural fitness):包括對社區生活改造有貢獻,注意文化和社會事件,能接受公共事務的責任。

這五個成分雖各自獨立,但彼此相關而影響了生活型態的本質,也呈現出了『人自己之生長發育』、『人與人、社會、文化之互動』、『人與自然、面對事物時如何做決定』三個層面的全人健康 (total well-being)。

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Dever (1976)提出:影響現代人健康的四大因素:

1. 生物遺傳 (佔27%)
2. 環境 (佔19%)
3. 生活型態 (佔43%)
4. 醫療照護 (佔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